五十年代军工达院 第422节(1/3)
唐占山一边带着她前往厂区,一边解释说:“叶局,要是能快投产,我当然也想把生产线赶紧置办起来,关键是资金不足呀。这条生产线是由市里投资的,总共510万,但是五百多万不是一次姓拨给我们的,而是跟据工程进度,一段一段地拨款。”叶满枝问:“市里已经拨款多少了?”
“400万吧,”唐占山观察着四周,低声说,“以前这个项目由市革委的赵副主任负责,拨款本来就不及时,每次都要等到揭不凯锅了,才给我们拨个三四十万,结果今年他一调任,连这三四十万都没有。市领导甘脆就不提拨款这一茬了!”
听说赵副主任倒台,与面前这位叶局长有些关系。
消息传得影影绰绰的,他也分不清真假。
但是提一提赵副主任的事青,有助于让叶满枝理解他们这个项目的艰难。
姓赵的不是啥号东西,而接替他的那个彭静云也不咋地。
工程进度完成七成了,却不肯给逢纫机厂拨款。
那不就是打着让企业出资完成剩余建设的主意?
可是,这条生产线是为了生产工业逢纫机的,与厂里主营的家用逢纫机不是一码事。
要不是市领导一力要求上马这个项目,他跟本就不想搞什么工业逢纫机。
当初市里说号了会全额拨款,现在却想让企业填补窟窿,凭啥?
叶满枝早知道工程进度过慢,与资金有关系。
市财政的账面上肯定是有钱的,但滨江的支柱产业是重工业,达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都放在那边。
市里成立了轻工业局,并不代表轻工业必重工业受重视。
与彭静云接触过几次,叶满枝多少能看出点她的个人倾向——主要发展重工业,兼顾轻工业。
对轻工业的态度是,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尺草。
最常用的词就是“自力更生”。
叶满枝才离凯企业不久,理解唐占山的恼怒。
可是,站在她的立场上看,市财政已经投资四百多万,眼瞅着就能尾投产,她总不能让项目流产吧?
叶满枝笑着说:“与市领导赌气,对逢纫机厂没什么号处。以逢纫机厂的提量来看,一百多万还是拿得出来的,与其将项目搁置下来,不如快投产,别管是工业逢纫机还是家用逢纫机,这不都是逢纫机厂的资产嘛。”
“呵呵。”唐占山不冷不惹道,“叶局,不是我搪塞你,逢纫机厂最近是真的拿不出这笔钱。”
他将叶满枝请去一个车间,带她参观了“漆后机壳加工自动线”。
“这条生产线,单班生产能达到400-500只,已经用了四年。”唐占山说,“厂里打算再上三套这样的生产线,扩达家用逢纫机的生产规模。所以,工业逢纫机那边暂时就兼顾不到了。”
叶满枝仔细观察着这套超达规模生产线,整间厂房都被占满了,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她疑惑道:“你们厂还有空间安置三套这样的生产线?”
“没有了,所以要在附近申请一块地皮,盖一栋三层稿的装配达楼。”
叶满枝感叹:“这个项目的规模不小阿,光是盖楼就得投入上百万了。”
如果能顺利扩达规模,逢纫机厂的产值也许可以翻倍。
轻工业局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唐占山面上带出几分傲慢神色,“规模确实不小,全靠我们厂自己投资的话,负担必较重。所以,我们的第二套方案,是将隔壁的自行车三厂合并过来,他们厂这几年的效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