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5/27)
保不齐还有成百上千个理亲王在赶来的路上。接下来几日里。
理亲王送来了许多东西,包括且不限于风靡京城的桃花酥、小女儿家喜欢的洒金宣纸、带着栀子花香味的香烛……简单一句话概括,都是些很讨小姑娘喜欢却不怎么值钱的东西。
这几天,年珠对理亲王父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他老子被软禁后,就开始化悲痛为力量,一个接一个女子宠幸,一个接一个孩子地出生……或多或少,他也收到了他老子的影响,把女子并不当成一回事。
他这些年不仅受先帝喜欢,就连皇上也对他另眼相看,甚至在当日断绝与弘时父子关系后,感叹说若弘时有他一半懂事上进就好了。
……
年珠是按兵不动,她原以为理亲王惠循序渐进,不曾想理亲王等人比她预想中还要着急。
这一日,年珠正在同秦嬷嬷商量接下来几日年若兰的食谱单子,就听说理亲王来了。
这些日子天气愈发热了,年若兰胃口不如从前,偏偏年若兰是双身子的人,不敢用冰用多了,所以她与秦嬷嬷只能在吃食上多费心思。
秦嬷嬷听说此消息后,下意识皱皱眉。
虽说理亲王理应称年若兰一声“四婶”,但说起来年若兰比他大不了几岁,纵是姑侄,也得避嫌一二。
前来传话的小太监低声道:“……嬷嬷,理亲王是来找七格格的。”
这下,秦嬷嬷眉头皱得愈发厉害:“好端端的,理亲王找七格格做什么?先前因七格格被孔家退亲一事,本就风言风语不断,说什么的都有。”
“整个紫禁城上下,谁不知道理亲王偏好年轻漂亮的汉人小姑娘……”
她气的不行,只觉理亲王此举无疑是将年珠放在火上烤。
谁知年珠却道:“将理亲王请到院子里说说话吧。”
还是老规矩,宫女太监们都在院中,远远站着,虽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却也不至于落人话柄。
一刻钟后,年珠就见到了这位风流倜傥的理亲王。
理亲王今日前来似是特意收拾过的,身上穿了件石墨纹的竹青色衣裳,衣裳是好衣裳,颜色雅致,配上他那副好皮囊,在这盛夏好看的像一幅画似的,为人带来了些许凉意。
更不必提他身侧的石桌上放了一竹筐硕大红艳的水蜜桃。
虽说紫禁城中什么好东西都不缺,但像这等又大又红又新鲜的水蜜桃却不常有,一个个水蜜桃白里透红,皮薄肉厚,便是放在宽敞的院中,也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果香。
年珠很没骨气的偷偷咽了口口水。
理亲王更是笑得是如沐春风,轻声开口:“……前几日我才听说七格格还在便宜坊占着股,想来对美食是极有研究的。”
“这筐水蜜桃是无锡阳山送过来的,当年我阿玛在世时,皇玛法赏了个庄子给他。”
“里头所产的水蜜桃不说数一数二,却是难见的珍品。”
“今儿那庄头送来了两筐,我给我额娘送去了一筐,这剩下一筐便亲自给你送来了。”
这话中的意思已是呼之欲出。
若年珠是寻常姑娘,听到这话定羞得满脸通红,她呢,竭力使自己露出一副娇羞之态来,声音小的像蚊子嗡嗡似的。
“多谢,多谢……理亲王。”
“我从前也听人说过您乃是人中龙凤,没想到您却如此平易近人,这点小事都值得您跑一趟。”
说话时,她飞快抬头看了眼理亲王,见他一副后世中年男人特有的油腻感,继而很快挪开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