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开战(2/4)
命令外交部门征求法国的意见。亚历山大三世明白,一旦这场战争打响,想要什么时候结束这场战争就不是俄国能够说了算的了。
事关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局势,英国人未必会保持中立。如果英国非要选择其中一方的话,那么英国人大概率会支持奥匈帝国。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奥匈帝国并没有任何海外领地。奥匈帝国几乎和英国没有任何冲突,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亚地区与英国的冲突大了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必须要获得另一个列强国家的支持,才能放心的参加到这场战争当中。
因为欧洲的列强除了英法之外几乎全部表态的原因,亚历山大三世也只能将希望放到法国人的身上。
其实从俄土战争失败之后,俄国和法国之间的联系就变得紧密了许多。
不管是德国还是俄国都明白,三皇同盟已经没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德国忌惮俄国不断的扩张,俄国同样也对德国不支持自己充满了怨恨。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三皇同盟的条约期限结束之后,德国和俄国并未选择续签条约,而是重新签订了一份类似于互不侵犯条约的保险条约。
这份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确保德俄双方的边境线获得短暂的和平。
至于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论,这份保险条约并未过多提及。这其实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未来关于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德国将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奥匈帝国这边。
俄国当然也明白这份保险条约代表着什么,在保险条约签订的同时,就和法国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有关条约。
只不过当时的俄国并不想破坏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法国人想看到的法俄同盟并没有达成,但法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也确实是靠近了。
眼下法国成了唯一一个有可能支援俄国的国家,亚历山大三世也顾不得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了。
甚至如果这场战争爆发的话,德国和俄国很有可能演变成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有可能支持俄国的法国明显更加重要。
随着俄国大使联系上法国政府,欧洲局势的压力也来到了法国政府的肩上。
此时的法国总理是夏尔·托马·弗洛凯,这是一位激进共和派分子。
虽然在理念上相当激烈,但他对于这种国际大事的处理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果断的姿态。
当俄国大使联系上法国政府之后,夏尔·托马·弗洛凯也陷入了相当艰难的选择。
虽然同意俄国人的要求很有可能促成法俄同盟,这将彻底打破自普法战争以来法国被孤立的外交局面。
但问题是,这么做很有可能引发一场规模极其庞大的战争。法俄同盟的军事力量固然强大,但这个同盟要面对的是德国,奥匈帝国甚至是西班牙这三个敌人。
意大利与德国,奥匈帝国之间的亲密关系众所周知,这也代表着意大利也很有可能加入其中。
更要命的是,法国和俄国与英国的关系都不怎么样,英国也很有可能为了制衡法国和俄国,加入到德奥同盟当中。
要是真的因为法国支持俄国从而引发欧洲更大规模的变动,这对于法国来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在法国政府还在犹豫的时间段,奥匈帝国这边已经在进行着战争的准备了。
在同一时间,奥匈帝国分别联系了德国和意大利,要求双方在战争期间对奥匈帝国进行军事支持。
根据三国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一旦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德国和意大利应当立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且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