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19/31)
皇帝哦了一声,那应是只是巧合,同名同姓而已。“还真是巧。”她自言自语了一句,随手将捷报放到一边。
这时,又有侍女进来通传。
“陛下,二皇女和三皇女求见。”
皇帝有些意外,她们二人从来不对付,老二总跟着太女跑,怎么这次同时来找她?
随即她想到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眼中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来见她,是为了和亲一事吧。
“宣。”皇帝说道。
第47章 请缨 二皇女和三皇女不比太女,能……
二皇女和三皇女不比太女, 能上朝议事。但是她们消息灵通,因此朝堂上的事情第一时间就已知晓,匆忙赶到了母皇那里。
她们在看到彼此时, 先是有些意外,又很快了然。
发生了这样的事, 谁能按耐住呢?
听见内侍通传她们进去,二皇女和三皇女一个赛一个急切地迈进尚书房中。
下跪问安后,还没等皇帝开口, 二皇女顾不上礼节,急切地地表明来意:“母皇, 儿臣不赞同和亲之事!”
三皇女也紧随其后,她素来与二皇女不合,这次倒是难得统一了意见:“儿臣也不赞同,大梁国力正盛,完全不惧乌军,乌国怎敢觊觎帝卿?!”
皇帝没有在意她们二人激动的情绪, 反而露出了笑容:“你们能这样想, 朕心甚慰。可见你们的父君平日里将你们教得很好, 爱护兄弟不舍他们受苦。”
“只是——”皇帝话锋一转:“若不嫁帝卿,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让乌国对梁国俯首称臣?”
二皇女咬了咬牙, 脱口而出:“儿臣愿亲去前线应战, 教那些乌人心服口服做我大梁的藩属国!”
皇帝摇了摇头,像看小孩子一样看二皇女:“老二你不要任性,梁军并非打不过乌军, 但战争,摧残的是百姓啊……”
皇帝的话充满了意味深长,二皇女弄不明白, 但三皇女的心一沉。看来母皇是偏向嫁帝卿议和的。
后宫中待嫁的帝卿,除了永徽就是永嘉,永徽帝卿又先天不足有疾缠身,难道她要眼睁睁看着永嘉嫁去蛮夷之地吗?
三皇女沉声道:“母皇何不考虑,册封宗室子为帝卿,行和亲之事?”
二皇女忙附和道:“是啊,难道母皇您舍得将儿子远嫁乌国吗?”
皇帝没有理会二皇女,她的视线在三皇女身上停留了一瞬,沉吟片刻:“这,确实也是个办法。你们先退下吧,朕再仔细考虑考考虑。”
说完了要说的事情,三皇女毫不迟疑地施礼离开。二皇女没得到想要的结果,不情不愿地退下了。
皇帝叹了口气,内侍替她斟茶,柔声劝慰道:“陛下莫要忧愁,皇女们还小,还是心系同胞兄弟的年纪呢。 ”
皇帝闻言感慨道:“是啊,她们都还是小孩子,不知道这样的家国大事,岂能意气用事?还是太女最为稳重,知道轻重缓急。天家,冷血些才是好事。”
内侍安静地立在一旁宛如雕塑,听皇帝自言自语道:“册封宗室子为帝卿?别说难以服众,那些叔伯知道了,定然先要为难朕。朕又不是没有儿子,能解梁国之难,帝卿们应当积极替朕分忧才是。”
帝卿们不出头就算了,这两个女儿也不让她省心。尤其是老二,前些日子还闹着央求她父君,替她求娶京城侯府的梅公子,弄得贵君求到她这里。现在需要让她替母分忧,结果又不愿去做。
皇帝越想越生气,老二这样的,哪里配得上梅公子。梅公子是君后也看中的儿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