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9/32)
着奉承的话。但一向支持太女的右相夏清池,这次并未反驳邹相, 也没有声援太女。
她们这些消息灵通的,自是知道回宫的是永徽帝卿,而原本好端端在宫中的永嘉帝卿, 此时正代替永徽帝卿留在和亲队伍中。
皇帝今日如此发作太女,显然是与乌国议和的事出了问题,而且两位帝卿互换,也难说没有君后和太女运作的手笔。夏清池又不是傻子,怎会再这样的当口去触皇帝的霉头。
朝堂上,皇帝脸色阴沉地打断了底下大臣的劝阻:“乌国人根本没想议和,派了人蹲守帝卿和亲的队伍,行刺帝卿,若不是有人及时赶到,就中了乌国的计!此等奇耻大辱,我大梁绝不议和!”
行刺帝卿?群臣哗然,底下响起一片嗡嗡作响的讨论声。
“乌国竟如此大胆!”
“陛下,敢问此事可有证据?”
皇帝缓缓答道:“这消息,是通州的裴令闻传回来的,也正是她救下了帝卿。”
裴令闻啊。
得知是这名通州猛将传回来的消息,群臣不再质疑,纷纷出言献策接下来该如何做。
右相她瞥了眼低垂着头隐忍不发的太女。
太女已经接连失手了,她究竟能否做这个储君,或许皇帝心中也开始摇摆不定了。
还是差了口气啊。右相心中轻叹,有时候,无论身份如何高贵,算计得如何周密,能否成事,还得靠运气。差了那口气,天意便不站在你这边。
事到如今,一定是有人在咒她。
兵部尚书被皇帝传唤时,心中有些绝望地想着。
前有越州连失两城,后有帝卿和亲遇刺,皇帝定要责她治兵不严,让乌国人混进大梁中。怎么什么倒霉事都让她碰上了!兵部尚书心中叫苦不迭。
但无论如何不情愿,她还是提前进宫觐见皇帝,不敢慢一步。
不过皇帝这次叫她前来,并不是因为她想的那两件事。
“朕先前要你安排裴令闻进京,你安排得如何了?”皇帝漫不经心地出声道。
兵部尚书没想到皇帝问她这件事,磕磕绊绊地答道:“臣、臣已经安排好了,只等着边防军进京了……”话音未落,她猛地反应过来,是啊,裴令闻不是应该进京吗?她怎么会走了另一条路,还遇见帝卿?
一滴冷汗悄然滑落,兵部尚书立刻下跪惶惶道:“陛下,臣也不知道裴令闻她为何没有进京啊……”
皇帝哼笑一声,摆了摆手说:“你起来吧,朕今日不是来罚你的。不管裴令闻她是什么缘故,她总归是救了帝卿,应当奖赏。但是……朕拿不准该给她怎样的赏赐。”
皇帝这话说得有些意味深长。裴令闻已经是边防军的将军了,虽然从她的战功看,让她留在边防军有些屈才,但皇帝并没有给她调换军队的打算。
不过这样的大将,又是大胜乌国斩杀耶律伦珠,又救下遇刺的帝卿,只是给予金钱的封赏,实在与她的所作所为不匹配。
可要是给她名望让她进官封爵,皇帝又不愿。皇帝下朝以后才得知,裴令闻让郢州的知州派玄凤军护送帝卿和亲。皇帝的心中有些不快,她实在不喜欢这个名字和玄凤军在联系到一起。
兵部尚书麻溜地站起来,聪明地领会了皇帝的意思:“通州需要裴将军这样的猛将,不能轻易调动,不过裴将军功名赫赫,是应该给她一些荣誉……”
“不如,陛下您连带奖赏裴将军的家人吧。”
兵部尚书露出一个笑来。据她所知,裴将军无母无付,只有一个刚成婚不久的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