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9/36)
不管了,在家喝茶看书,或是教一教徒孙,听听他们西北一行路上的趣事。贺文嘉最近也悠闲得很,之前为了《数术全书》这本书日忙夜忙,如今总算交出去了,这几日他在翰林院里颇有点无所事事的感觉,一日里有小半日,都在翰林院里跟老大人们下棋,喝茶。
翰林院学士张长广看他不顺眼,把他叫去御前给阁老们打下手。
贺文嘉指着自己?叫他去?他才歇几日啊?
张长广点头:“说的就是你,年纪轻轻的不多做事,哪能有好前程?”
贺文嘉不乐意,正欲推脱:“可蒋大人、冯大人他们……”
张长广瞪眼:“你是翰林院学士还是我是?”
“您,当然您是大学士了,翰林院您说了算。”贺文嘉忙捧着笑脸道。
“哼,知道就好,别跟耍心眼,赶紧滚去干活。”
“好嘞!”
今日内阁大人们正在御前整理今年这几年天下各省田亩、人口、赋税等文书。
这些文书有些来自户部,有些来自各地税关,各地所有文书汇聚在一起,贺文嘉习惯性地列了张表格出来,把各地数字都填进去。
内阁首辅姚炳笑了笑:“去年你统算钟应芳家的账务做得不错,要不是张大人叫你来,我们竟把你这个机灵鬼忘了。”
刑部尚书周昌笑道:“忘不了,他不是才编了本《数术全书》么,他若是没来,皇上定会把他叫来。”
兵部尚书袁峰把手中文书都交给贺文嘉:“贺大人能者多劳,下回我兵部需要统算时,一定请贺大人去帮忙。”
陈方进也笑着说:“不能只叫姚大人、周大人、袁大人专美在前,老夫也是一把年纪了,贺大人,有空多去吏部走动走动啊。”
贺文嘉忙说不敢:“六部里能人无数,哪里用得上下官。”
皇帝轻哼:“你知道就好,赶紧把手上的事做了,朕等着看。”
贺文嘉忙低下头做统算,内阁的大人们也不故意在皇上跟前凑趣儿了,低头做自己的事。
两京一十三省的数据不算麻烦,贺文嘉做熟后,前后花了一个多时辰把表格做好。
检查完表格,贺文嘉刚抬起头来,高九带着几个太监带着抬着几个大箱子过来,高九躬着身子笑:“贺大人,皇上吩咐你把这些文书一并统算了吧。”
“这……”
贺文嘉扭头,这才看到皇上和内阁阁老们都不在,仔细听才发现他们在后殿喝茶谈话。
“下官……”
不等贺文嘉说出口,高九就道:“箱子里装的都是历年各地的田亩、人口、赋税,这些每年都是算过的,大概有个总数。皇上说啊,您把这些算到您列的表中,他想瞧瞧这些年国策推行之下大晋朝有何变化。”
贺文嘉眉头都抬起来了,巧了,他也想知道。
“内阁大人们不得空,咱家帮贺大人找找书吧。”
“辛苦您了。”
箱子里装的是大晋朝立朝以来文书,甚至还有一部分前朝末年的,就算贺文嘉再快,这些不是一两个时辰就能做好的,贺文嘉和太和殿里的一群内监一直忙到傍晚天黑,贺文嘉才停下笔。
仔细审视这些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地田亩、人口、赋税在某年突然有明显增长,贺文嘉猜测,突然增长的年份肯定是国策在当地推行的年份。
山东!表格上显示元吉十五年,人口增加了三成,田亩增加了四成,赋税增加了六成。
元吉十五年后,山东各项数字还有小幅度增加,可见地方大族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