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13/34)
庆春殿蓬荜生辉,快快请坐。”忙命人搬来软榻给史玉皎坐,茶水、点心招待得极为周全,笼络之心溢于言表。
史玉皎略坐了片刻:“臣奉陛下之命还要去临华殿拜见德妃娘娘,告辞了。”
周淑妃带着七皇子又把她送到门外:“史将军以后常来坐坐吧。”
史玉皎只当她客套,也虚虚地说道:“以后少不得来打扰娘娘呢。”
“瞧史将军说的,哪里就打扰到本宫了……”周淑妃又拉拉杂杂地说了些话,才放史玉皎走。
从庆春殿到临华殿要走一段路,十皇子冻得小脸通红,却不穿乳娘带的斗篷,问他为何,他说:“父皇说寒冷可以磨练意志,叫我不要那么娇气。”
史玉皎:“……”尽管如此,她还是担忧十皇子冻着,加快脚步很快到了临华殿。
殿中安安静静的,得知她来,郑琼勉强从卧榻上起身,让宫女搀扶着来到垂花厅中的暖阁中迎史玉皎。
这一病,才二十二岁的她真是腰肢瘦尽黛眉残,弱不禁风,她穿得淡雅素净,眼中很有神采,看着精神还好。
史玉皎赶忙上前行礼:“臣拜见德妃娘娘。”
郑琼笑着打量她,不经意失神一瞬,而后命宫女给她搬来椅子:“史将军别拘束,随便坐吧。”
“听十殿下说娘娘病了,”史玉皎说道:“臣不敢多打扰,娘娘快去歇着吧,这就告退。”
“不妨事,”郑琼说道:“将军来了,我也好有个人说说话,比成日里躺着好。”
史玉皎只好又坐下陪她说话。
“福满以后要让将军操心了,”郑琼说话的时候微微喘气,虚弱地说道:“他若顽皮,还请将军该打的打,该罚的罚,不要纵了他。”
“臣记下了,”史玉皎看着她强撑的模样不忍心:“还请娘娘保重身体。”
郑琼拿手帕轻沾唇角说道:“今日见着将军反倒有精神了,将军以后多来坐坐,没准我呀很快就好了。”
她一直自称“我”而不是“本宫”,让史玉皎无形中跟她亲近了些:“娘娘抬举臣了。”
“史将军几岁上开始习武?”郑琼又问。
“臣五周岁才跟着家父习武,”史玉皎看着才四周岁多的十皇子:“比殿下大几个月的时候。”
十皇子看看郑琼,又看看史玉皎,低下头玩自己的木头小马儿。
史玉皎在临华殿坐了跟庆春殿差不多的功夫,告辞出来,由宫女引着送到东华门,回头一看,沈持已经从上书房出来了,正在对面等着她呢。
俩人没有骑马,步行往家里走,路上人少时,她小声说道:“德妃娘娘不是认在黎阳公郑家了吗?怎么不见郑家人进宫去探望她?”
要说这个郑家也是个木讷的,皇帝让他们给郑琼当娘家,可他们却连走动都不去走动,你说说。
史家跟郑家恰好有个八竿子勉强打得着的远亲,她心想:哪天遇到郑家的人,多少得提一嘴。
沈持不认得郑家:“我从没听说过这个黎阳公郑家。”
史玉皎摇摇头:“郑家这些年已无人在朝中做官了。
郑家这些年子孙凋零的很厉害,没有撑得起门楣的儿郎,只有两个寡妇带着半大的小子,也不懂什么事儿。
沈持:“怪不得。”
他们念叨了片刻,回到家后,先提笔给昆明府的唐注写了一封信,请他寻一名医进京给郑琼看病,才搁下笔,朱氏提了一篮子鸡蛋放在堂屋的几上:“阿池,三娘,你们孟师娘有喜了,方才在街上遇到你阿朵妹子说的,你们哪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