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5/43)
马加鞭送去朝廷,而后赶往豫州府。豫州府的情况比济南府还要糟糕,蝗虫已经过境,地面上一片荒芜,什么都不剩了,连秸秆儿都被煌虫咬得一干二净,绝望的农人坐在田里抱头大哭:“老天,你可让我们怎么活呀?”豫州府知府卫季杰却是不慌不忙,他对风尘仆仆的朱尧说道:“朱大人,尽管豫州府境内遭遇了大旱和虫灾,但本官早有应对之策,不出意外,当能咬牙渡过难关。”
朱尧大为惊讶:“卫大人有何应对之策?”
“豫州府去年大丰收,”卫季杰说道:“交田税时粮食价格极低,本官命农户缴纳粮食,另拿出府库的银两给朝廷缴了田税,本想今年运到欠收的地方换成银子弥补府库亏空的,没想到遭了天灾,要就地卖粮了……”
他从京城来豫州府任职十一年了,重视民生,治豫有方,是个不错的父母官。
朱尧深深地松了口气:“卫大人有远见啊。”他说道:“既如此,下官就不多停留,回京复命去了。”
卫季杰送他出城,末了问道:“朱大人,听说京郊也遭了灾,唉,不知京城是何情形?”
他是京城人氏,族中亲人都在京城,故而十分担忧。
朱尧垂下眼,顿了片刻说道:“想来京兆府已在寻对策,卫大人不必过于忧心。”
望着田野里腾起的沙土,卫季杰叹了口气:“朱大人一路顺风。”
朱尧上了马车,缓缓往前走去,马蹄踏处,阵阵尘土飞扬。
……
朱尧的折子送到朝廷的时候,京郊也隐现蝗虫的身影,各家都非常担忧。沈煌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说道:“阿池,今年我们家种的田也要完了。”
他失神地问:“可有秦州府送给朝廷的奏折,家中有没有遭旱灾煌灾?”
沈持:“秦州府也发生了蝗灾,不过万幸的是禄县没有发生干旱,也躲过了蝗灾。”
秦州府也有折子上奏,说当地出现了蝗灾。
“万幸,”沈煌悬着的心放下一半:“家里没事就好。”
“爹,”沈持想了想问他:“禄县先前遭遇过煌灾吗?”
“秦州府的北端很少遭遇蝗灾,”沈煌说道:“倒是临近的山西府南边,时隔五六年便遭一次。”
禄县恰在秦州府的北端,他几乎没有见过煌灾。
蝗灾多发于济南府、冀州府、豫州府和山西府、秦州府南部,一旦发生,数千里间草木皆尽,连牛羊的毛都会被啃噬去,比旱涝之灾还要猛。
禄县的家中无事便好。
沈持去了翰林院,想看些史书上对于蝗灾的记载。到了翰林院,已是散值时分,然而许多庶吉士还在看书,见到他都出来拜见:“沈大人。”
沈持笑道:“本官回京多时,今日方来恭祝各位‘吃得十年锥刺苦,同携明月载誉归。’,有点晚了,着实不该。”
“沈大人为朝廷忙碌奔波,”众庶吉士都道:“我等岂有争这个的,快别客气。”
沈持:“本官今日来,是想翻阅一下记录蝗虫之灾的史料……”
他还未说完,庶吉士们便道:“下官们早已备好,且翻阅多次了。”
听说济南府等地发生蝗灾后,他们就在查找史料,思索应对之策了。
说完,他们搬着一摞书籍放在沈持面前:“沈大人阅览。”
沈持笑了:“你们既都翻过,本官就不看了,应对蝗灾,有什么办法吗?”
庶吉士们纷纷献策:“沈大人,若要治蝗,一来可以在夜间点燃艾草,然后焚烧之;二来,可以挖沟渠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