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7/43)
沈持:“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董寻叹气:“万一撞南墙把头碰疼了,别哭啊沈大人。”
沈持:“放心吧董大人,我就算哭也不会让你知道。”
……
几日后,上早朝时,兵部侍郎魏淳奏道:“陛下,臣听闻南方棉花欠收,臣恳请陛下责令户部早日采买,以免今冬西北边疆的戍军缺少棉衣、棉被,将士们挨冻啊。”
据说棉花是从印度传入国内的,故而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朝的棉花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两地。
户部尚书秦冲和说道:“陛下,往年都是在九月初收了田税后才着手为戍军采买棉衣、棉被,这才二月底,太早了些吧。”
魏淳哼了声:“秦尚书,到时候棉价飞涨,你们户部肯不计银子为他们采买吗?”
按照以往的经验,今年冬季棉衣至少涨价三成。
秦冲和为难地说道:“陛下,户部的预算从来都是可着头做帽子,这时候确实拿不出这笔银子。”
户部的手头宽裕不到哪里去。
魏淳不干了,他开始找沈持:“沈大人,你既身为户部右侍郎,又与董大人掌左相之权,这件事你给我个说法吧。”
沈持看一眼秦冲和,又略带微笑看着魏淳:“魏大人,本官已经在想办法了。”
魏淳很不满意他的回答:“沈大人何时才能想出法子来?”
沈持半晌没说话,直到皇帝萧敏也朝他看过来,他才说道:“陛下,如今正是春耕时节,南方棉花虫害,若引种到别处,也生虫害吗?”
要是不生虫害,立刻在滇地、中原等日照强的地方引种,扩大种植面积,以增加今年棉花的供应。
皇帝萧敏眯眼找到工部尚书李为:“李爱卿,沈爱卿所问,你知道吗?”
李为想了想:“陛下,工部工事隋然长于棉事,臣要回去后向他请教一番才能答复。”
“眼下各地都在忙春耕,”皇帝说道:“若能的,就依沈爱卿说的,让别的省种上棉花。”
“是,陛下,”李为又说道:“臣听说去年归于王治之下的滇地日照非常好,若是这般,那里应很适宜种植棉花。”
皇帝:“沈爱卿,滇地的日照如何?”
“陛下,”沈持说道:“非常好。”
皇帝又跟李为说道:“不等了,此刻就传隋爱卿过来,跟朕和诸位爱卿说说此事。”
大太监丁吉立马着人去传隋然。
群臣又议论了一会儿别的事情,一个高高瘦瘦,淡眉淡须的三十多岁的男子穿着正五品文官绣白鹇补子的官袍上殿了,他就是工部工事隋然。
李为低声对他说了棉花的事,隋然施礼道:“陛下,据书籍记载,棉花一旦生虫害便持续两三年,乃是由于虫卵寄生于土壤之中,要是换个地方引种,臣以为,便不会再生虫害。”
皇帝听了大喜:“哎呀,滇地真是我朝的福地,你们看看,去年归到我朝的治下,今年就起大作用了。”
他对吏部尚书穆一勉说道:“赶紧调几名长于农事的官吏到昆明府去,让在那边垦田囤田的戍军一道,种棉花。”
本来揪着的心忽然有种峰回路转日暖风轻的惬意。
群臣也都舒了口气。
本来这件事暂时要过去了,沈持忽然说道:“诸位同僚,要是他年所有产棉区生了病虫害,无地可引种,又该怎么办呢?”
群臣被他问得卡壳,面面相觑:“这……”
沈持趁机试探道:“臣近来重温史书,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