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64(2/12)
赵蟾桂将人送出去,回来的时候见他又吃了两口便叫撤下,心疼地说道:“相爷,你的胃口这般不好,要不要请大夫来把个脉瞧瞧?”沈持摆摆手:“我饿了自会叫夜宵,不用麻烦大夫。”
他只是一时听闻曹慈的死讯,心里想了些有的没的,一时有快意,觉得姓曹的落得此种下场是应得的,一时又有种莫名的惋惜之情,论才干,那人也算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在相位多年施政平稳……情绪波动中无心饮食罢了。
夜中又传来消息,说皇帝打算近日搬到西山别苑去住一阵子,他不在皇宫的时候,让宸王萧福满监国,以沈持为首的百官辅助之。
沈持乍然一听:“……”再一琢磨,曹慈一死皇帝立即让宸王监国,倾力扶持萧福满来日坐稳太子之位,连给别人起心思的空暇都不留,这招有点高啊。
对他来说,宸王年少,监国时多半需依赖于他,就算他无心贪权,威望也会日盛,权势也会日隆,是喜事……吧?
沈持能确定七八成。等他当上权臣,可以辅佐萧福满励精图治,进而开创盛世,有朝一日使周边小国咸来朝归附,百姓以宁……
也不枉重活一回。
他起身走到庭院踱步,杏花春雨的夜,四周静悄悄的:“赵大哥,去灶台上瞧瞧还有没有吃的,帮我拿些夜宵来。”
似乎人生在这一刻忽然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与之前的种种要做个道别,沈持心想:就以这顿夜宵为始吧。
他心头飘过来几帧影像,有禄县的,有退思园的,有贺俊之,曹慈……忽而化作齑粉,一瞬息不见了。
龙祥六年六月初,宸王萧福满监国,当上了实□□帝,他向皇帝进言,请求让原本到明年年初才转正的实习左相沈持开府治事,同他一道执掌朝政,治国平天下。
沈家从竹节胡同的二进小院搬进了皇帝赏赐的泰宁胡同雕梁画栋阔绰的五进院相府,进门是一处“麒麟献瑞”的照壁,麒麟吐玉的图案雕刻得栩栩如生,照壁的图案里隐约浮出一幅对联——“鹊报进士及第,麟鸣冢相辉光。①”,寓意此相府子孙繁盛有出息之意,上联模糊不清,沈持让赵蟾桂取来毛笔,写下“带砺河山”四个字,这一武将才用的词以示他媳妇儿史玉皎曾戍边多年,子孙后人勿忘此志。
搬进相府之后,沈持除去早朝的时间多半都在府中半差,各地的奏折也如纸片一般飞上他的案头。
每次看到通州府江载雪所上的奏折,他都会多浏览上几眼。
时光回溯,五月初,江载雪从岭南返回通州府继续当他的通判,并来信来告之沈持,自己的目疾已有所好转,暂不妨碍公务,让好友放宽心,勿念。
沈持见到了他书信上的亲笔字迹,信以为真,直呼老天有眼,让江载雪有惊无险渡过此次劫难。
他不知道的是,曾拿着暹罗国的目疾药方去医馆询问时,那大夫便在心中记下了他的方子,过了不多时日,江载雪遣人来京中寻访名医,恰好找到了那名大夫那里,大夫如实相告有这么一个方子虽能让人复明却不长寿,奈何问药之人执意要用……
八月初,一转眼宸王已监国两月有余,朝野上下对他的施政赞不绝口,夸他“贤”、“仁”,有其父之风,当然,前一句是发自肺腑的,后一句则是考虑到皇帝还在世,出于礼貌不得不歌功颂德一句,此时天气凉爽,皇帝也将养得气色红润,打算回朝了。
哪知回銮的前一日夜里,王渊过世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故人长绝,皇帝悲痛不已,说道:“朕不能处理老师的身后事,还是让宸王去办吧。”
他继续留在西山别苑,让宸王继续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