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杭人名之“苏公堤”(2/3)
其时,苏迈兄弟几个都在杭州,东坡与道潜等僧人出游时,还会带上他们兄弟几个。随后,长子苏迈要离开杭州出任雄州(今河北雄县)防御推官,而苏迨、苏过则过解两浙路,赴试春帏,道潜以诗送之。
腊月初一,东坡先生游览了小灵隐寺,听林道人论了琴棋之事。
章衡罢知秀州任,胡深父前来接替。王岩叟(字彦霖)知开封时有善政,东坡致简胡深父对此赞赏有加,东坡还与老胡谈论了优价广籴之利。
先朝的环庆将官刘平,被俘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的事迹,苏东坡是自小便知。如今,刘平的五个儿子中仅有西京左藏库副使、代理两浙西路兵马都监兼东南第三将刘季孙在世,可是都已五十八岁了。
于是,东坡先生上书朝廷,想为熟知兵书的老刘乞请到边境要害地段任武将,以便为国守边、荣立新功。
过了几天,果不出东坡所料,传来高丽国再次遣使前来朝贡,沿途扰费十去六七之事,朝廷才终于批准了东坡先生早期的上书。东坡先生此次有了朝廷的圣旨,令杭属诸郡量事裁损,对高丽使者不予理会,民遂受其利。
腊八节,东坡先生应孤山僧惠勤弟子之请,作《六一泉铭》以纪念欧阳公与慧勤禅师互敬互爱的一段佳话。几天后,东坡又与张天骥、苏坚等人游览了七宝寺,题诗竹上。元净(辩才)禅师作亭风篁岭上,名曰过溪,东坡题诗。除夕那天,杭州狱空,东坡亦题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腊月十七,苏辙被授为龙图阁学士。
灵石多福院僧人子珪,素有戒行。从熙宁中叶到今天,曾两次派去修井,工作很辛劳,但不避风雨、任劳任怨。东坡乞请朝廷,若承蒙能赐给法师一个名号,那就请赐予其“惠迁”法号吧。
有一日,苏东坡坐视公堂,都商税务押到匿税人南剑州乡贡进士吴味道,此人以两大卷建阳小纱冒充东坡名衔,寄往京师苏侍郎宅邸,其行迹十分可疑。
东坡即唤吴味道上前,询问其卷中何物。吴味道恐蹙而前,曰:本人今秋忝冒乡荐,乡人凑钱为赴都之赆(离别时所送的路费),以百千就置建阳小纱,得二百端。因计道路所经,场务尽行抽税,则至都下不存其半。心窃计之,当今负天下重名而爱奖士类,唯内翰与侍郎耳!纵有败露,必能情贷。味道遂伪假先生台衔,缄封而来。不探知先生已临镇此邦,罪实难逃,幸先生恕之。
苏东坡上下打量了老吴一番后,笑呼掌笺奏书史,令其去封,换题细衔,附至东京竹竿巷苏侍郎宅。并手书一纸,付示谓味道曰:先辈这回将上天去也!无妨来年高选,当却惠顾也。
味道悚谢再三。
次年果登高第,还,具笺启谢殷勤,其语亦多警策,公甚喜,为延款数日而去。
这个段子的真伪如何,后人经过考证,东坡先生已于次年三月离杭,而元佑六年南剑州登第的进士中并无吴味道此人。
总之,不管事实究竟如何,足见人们在苏东坡身上寄予的美好期望。一方面说明了苏东坡对于路途中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东坡先生对于后辈读书人的真心提携。
这一年,苏东坡将祖母史氏所绣的幡帐舍于金山寺,还专门到伍子胥庙里参拜。婺源人胡伟、胡汲兄弟游学杭州,苏东坡还接见了他们十四岁的弟弟胡伸(字彦时),召与语,对胡伸大悦之。
不日,苏东坡的同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