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联小说网

浙联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第45章 出任兵部尚书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5章 出任兵部尚书(2/4)



    东坡教给小许的方法是:



    熟读《毛诗·国风》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小许后来的门生起初以为东坡此语太过笼统,直到自己年齿益长,乃知东坡先生之善诱也!晁补之举荐从弟晁咏之于东坡先生,见到小晁的诗文后,东坡认为咏之为奇才,黄庭坚更是将晁咏之的字改为“叔予”。



    扬州蜀冈的大明寺,此处的溪水清澈无比,当地造出的纸张令的先生十分满意。他觉得蜀冈的纸,坚白可爱,甚至可与成都浣花溪一带造的纸相媲美。



    离开扬州前,徐州教授何去非来简,东坡先生答简以徐州有何去非当地士子之幸。



    离开扬州后,在宜兴县张渚镇林溪道中,遇到了故人张希元之子、宜兴令张堂,东坡先生还为之作了篇记文。在都梁山途中,见到了盱眙秀才杜舆(字子师)。应舆之请,东坡授以种松之法。



    种植松树是东坡先生早年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之一。具体做法是:在每年的十月以后,冬至之前 松实结熟而未落,折取,并萼收入竹器中至春初,取实入荒茅地中,得春雨自生。松性至坚悍,始生至脆弱,多畏日与牛羊,故须荒茅地,以茅阴障日,须护以棘。五年后,乃可洗其下枝。七年后,乃可去其细密者。



    行至宿州与泗州一带的途中时,偶遇徐州的道士张天骥。他乡遇故知,苏东坡与张道士还诗词唱和了一番方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过宿州时,听说该州要把灵璧镇改为灵璧县,衙门已在建造中。东坡先生经过审查得知,原本是当地的有权有势人家为了增设机构,才妄加陈请的。那些富户自称置县所需的钱财由他们自行承担,宿州知州周秩奏上去之后,致使朝廷也相信了他们,同意了县的请求。



    苏东坡调查得知,这都是当地豪民靳琮等人的私自算计,只是因为他们的许多园子与宅院都在城外。灵璧镇离周边的县衙均在百里上下,不算太远,同时灵璧镇到符离县衙都是水路,很是便捷,根本就不需要设县。况且置县所需的钱物那些豪民根本无力筹集,最终还是会压在了贫苦百姓的头上。



    作为扬州的下辖之地,同时撤镇改县又属兵部所管辖,苏东坡上奏说,衙门开建就开建了,而向外拓城的工程需要立即停止。朝廷预支的一万贯钱,用于衙门等设施的建设所需,不够则由朝廷补齐。而那些没有交钱的民户,乞请给予免除。



    到了南都,祭奠了恩师张方平,刚好为张公所作的《张文定公墓志铭》已经撰写完毕。好朋友王定国本来因子由的举荐除知宿州,但不到一个月即被安鼎攻击而罢任,仍管勾太平观,所以仍留在南都。重九之日,东坡先生与定国相聚于宋,二人赋诗唱和,好不快活。上次在徐州的重九之会,距今已有十五年了!如今的东坡先生人老体衰,“心形俱悴”,而老朋友王定国由于学道有得,百念灰冷,反而变得“颜愈壮”。



    到了京郊,子由奉诏来迎,东坡先生还是按照惯例先给弟弟寄了诗文。到京师后,苏东坡仍是没有常住的念头,于是就还暂居于兴国浴室东堂。



    等到接任兵部尚书兼侍读任后,朝廷又诏赐封衣金带马。当时的兵部侍郎叫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此人认为苏东坡“尚气好辩”,不宜重用。还好杜纯的大女婿为晁补之,小晁深知老师的为人,也知道东坡先生根本就不想出任什么兵部尚书,所以就给他的老岳父致简作了解释。



    工作交接之后,东坡先生给赵令畤致了简,又与直集贤院兼侍读吴安诗(字传正)皇帝子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锦绣凰途:重生嫡女惑倒九千岁 代嫁春情 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 大爻谜案录 退亲后,带着家人发家致富 宠妾勾勾手,家世位分样样有! 宫斗险恶:娘娘步步为营 开局变村姑?可我是凤命呀! 福宝降临,全村一起吃饱饭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