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联小说网

浙联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第47章 王闰之仙逝,高俅出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7章 王闰之仙逝,高俅出场(2/3)


    贤淑决不是盲从,更不等于逆来顺受。闰之跟随苏东坡十六年,历经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官任,共同遭受责居黄州的生涯,后又从朝廷到州郡,再由州郡回朝廷,几起几落,颠沛流离,但她在东坡的生活中,决不是可有可无之人。请看下面一例:



    苏东坡刚到密州当太守时,正值天下大旱,蝗灾四起,百姓饥馑,民不聊生。东坡到任伊始,便投身灭蝗,接着扶困济危,沿着城墙拣拾弃婴,最后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度饥荒,几乎到了身心交瘁的地步,偶尔在家里发点脾气,对孩子说话声音大些。是可以理解的。苏东坡有首《小儿》诗,就记载着家中发生的一件小事: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这个小儿应是闰之在杭州生的苏过,当时仅四岁,见到父亲从外面回来了,大概是想要点好东西吃。苏东坡又累又饿,也许是刚刚挖完杞菊、拣罢弃婴,身心交瘁,于是就发了脾气。所谓“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是记述闰之的话,你怎么比他还任性?回到家就生气,干嘛不找点乐子呢?”既有责怪,又有怜爱,还有对丈夫、儿子的双重关怀。接着她就给丈夫洗净茶盏,砌上新茶,或许是端上东坡喜欢的密州“薄薄酒”,用融融暖意让丈夫回到家庭的温馨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东坡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王闰之和王弗的家乡都是眉州青神,那里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过。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东坡眼里,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闰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东坡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东坡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尽管如此,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东坡一家在汝阴的时候,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鲜霁,王闰之叫苏东坡请朋友到花下饮酒,她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东坡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刚才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所谓真诗在民间,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了苏东坡灵感,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



    王闰之去世后十日,东坡先生在将上朝前的假寐时,又梦见了自己回到了纱毂行老宅。梦见自己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见几个庄客正在运土填塞小池。土中找到了几根萝卜根,他们高兴地吃了。



    下朝后,东坡先生为吴复古作了《北海十二石记》,那是吴复古随登州知州李师中出海游览时,在海岛上捡拾的十二块美石,每块都璀璨夺目十分可爱。吴复古将这些产自北海的美石带到位于南海的潮州,置于所居住的“岁寒堂”外,每日玩赏。



    武进人张举(字子厚),登甲科后,由于亲老之故,不忍朝夕去左右,闭门读书四十余年,多有论着,于古律诗尤清新。家藏书至数万卷,工书,精真、草、隶三体,皆造古人妙处。以大臣荐,起为颍州教官,三辞不就。其后孙莘老、范纯夫诸贤交荐,曰:某乐死草莱,后世必谓朝廷失士。



    东坡先生听闻此人的事迹后,亦与范祖禹力荐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港综我为王 骗婚军士长( H ) 与姐婿(重生1v1) 崩铁:阿哈跟你心连心 就要恋爱H 海贼:烧烧残日狱衣,米霍克傻眼 [原神同人] 和最高审判官相亲 养了一只仓鼠变成人了 穿越女尊有空间,娇养五位夫郎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