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间接射击(2/3)
咱们怎么办?”后者道。“先在这儿等上半个小时,等枪声逐渐稀疏了再出手。”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嗯。”
“那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一手?”
“他们已经碰上了,不管乐意不乐意都被迫卷入了战斗,咱们没被发现,当然是两种情况。”
“好吧,我把没人知道咱俩在这里给忘了...”
长话短说,其实没过半个小时,大约二十分钟后,原本交织在一起几乎听不出间隔的激烈交火开始直线下降,这时候如果爬出去往外看,则能看到一大帮头顶冒着彩色烟雾的“阵亡”参赛者正拎着枪一脸懊丧的往回程的方向走。
期间项骜背对着洼地一面靠在上面,眼睛半睁不睁,耳朵竖的老高,似是在听声辨位。
当枪声下降到一个比较稀疏的水平后,他迅速甩下背囊,将下面挂着的一物拿了下来,一通摆弄后将手中的机枪架在了上面。
机枪的型号还是老朋友MAG,不过是经过现代化改进的型号,比如大量非应力部件采用了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又使用更先进的冶金锻造技术重新打造了枪管,在保证性能不下降的同时,削减了四分之一的壁厚和三分之一的长度,还有枪托和护木增加了镂空等等;以上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减轻战斗全重,减小射手的负担,相比于原始版本的十多公斤,眼下已经成功控制到了8公斤冒头,可别小看这几公斤的负担,正所谓“远路无轻债”,对于保存体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小主,
不过减的再少也架不住项骜居然把重机枪模式下的三脚架给一起背来了,结果是单兵负重不仅没少反而还增多了一截儿;于是卢珊珊惊奇道:
“你把这个带在身上干什么??”
“当时是为了有一个更稳定的射击依托。”
“可这个这么沉,你一直背着来不累吗?”
“就我给它安排的事来说,这点付出还是值得的,此次用完之后便可以原地抛弃了,但现在正是它发挥作用的时候。”
项骜说着已经把机枪在上面架好了,卢珊珊发现这和普通的三脚架还不太一样,或者说要复杂的多,除了有高低机、方向机等结构,还多了一个类似罗盘一样的圆形设备,她不认识这是何物,就问:
“这个是干什么用的?”
“周视瞄准镜。”
“啊?没听说过啊,机枪还用得着这个?”
“正常情况下是用不着的,但我现在要打‘间接射击’,就用得着。”
“这个我好像听说过,是不是把机枪枪口抬高,让子弹以弧度很大的抛物线打出去,然后再以几乎垂直的倾角落地,能够像下雨一样从头顶命中目标,对付躲在战壕、沙袋墙这种只能防御直射的掩体内的敌人很好用,对不对?”
“基本正确,很多老照片上士兵操作机枪对准空中瞄准被解释为防空,实际上那是不对的,当时在做的就是这个。
不过你说的有一点不准确:打掩体内的东西不是主要任务,打击暴露在空地上的集群步兵才是最主要的用法,对于大规模冲锋来说,此法的阻拦效果很好,在一战时期用的颇多。
国内也有很典型的应用战例,大概是1984年两山轮战期间,华夏这边在山头上修筑了一批‘负高’阵地,就是类似咱们所在的这种,比地平线要低,位于洼地之中。
里面装备的都是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机枪手操作时看不到敌人,只能看到一片天,然后会根据固定坐标或者观察哨提供的数据实施间接射击,让子弹曲射出去打击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