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推动改革(3/3)
议论声仍在耳边回荡。往日里推诿扯皮的 “特事特办” 通道,如今竟像被泼了滚油的蜂窝,各级印信在加急文书上盖得又快又重。火器监造处积压三月的奏请,不到三日便一路绿灯,工部连夜调拨的檀木青砖,沿着官道源源不断运往京城郊外。在林璃手持的朱批令牌下,三十座帐篷如雨后春笋般扎进荒滩。数百名锦衣卫腰悬绣春刀,日夜巡视着工地。晨光熹微时,匠人们踩着沾满晨露的木板爬上脚手架,将西洋传教士带来的图纸铺在案头;暮色四合后,工坊内依然灯火通明,熔炉里迸溅的火星混着此起彼伏的敲打声,惊飞了芦苇荡里的白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高达两丈的铸铁炉,炉身缠着龙形散热管,由德国技师亲自调校的齿轮装置,能让滚烫的铁水精准注入模具。
工坊深处的演武场上,武备学堂的学员们正对着新制的燧发枪屏息凝神。“三点成一线!” 留洋归来的教官用生硬的官话大喊,话音未落,二十杆火枪同时喷出火舌,百米外的草靶应声碎裂。林璃站在观礼台上,看着硝烟中跃动的身影,突然注意到东南角的芦苇丛在无风自动。她不动声色地按住腰间软剑,目光扫过远处山峦 —— 那里有几处若隐若现的青烟,显然是有人在山顶烧火做饭。
夜幕降临时,林璃登上工坊最高的了望塔。脚下是纵横交错的厂房,蒸汽机喷出的白雾在月光下宛如游龙;远处,暗卫们送来的密报显示,被罢黜官员的亲眷正频繁出入醇王府。她摩挲着腰间先帝御赐的玉佩,想起刑场上那官员临刑前的狞笑:“妇人之仁,终究难成气候。” 此刻山风猎猎,吹得她官袍猎猎作响,林璃握紧了腰间的剑柄,将一封早已拟好的密折塞进信鸽竹筒 —— 那上面列着二十三个与保守派往来密切的商号,每一个名字都可能是改革路上的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