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联姻(2/3)
上个月被商人篡改的订单数据,导致整整十炉钢坯报废,眼底泛起愠色。林璃却不慌不忙地转动着腕间的翡翠镯子,温润的光泽随着动作流转:“二位不必担忧。卫姑娘可负责筹措资金、采购材料、招募人手,为研发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徐先生则专心投入技术研发,攻克难题。如此分工,定能事半功倍。” 她抬手示意侍女捧上卷宗,羊皮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矿脉分布图和火器损耗数据。
三日后,卫琳琅带着三十车精铁抵达徐元瑞的实验室时,正撞见他赤脚站在熔炉边,被呛人的烟雾熏得泪流满面。“这些铁杂质太多!” 徐元瑞抓着卫琳琅的锦缎衣袖就往化验台前拽,“你看这硫含量,根本炼不出能承受膛压的钢材!” 卫琳琅强忍着袖口被拽皱的不悦,目光扫过实验台上杂乱的坩埚和布满裂痕的试片,突然意识到这场合作恐怕比想象中更加荆棘密布。
在采购材料时,卫琳琅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矿石。但徐元瑞却大发雷霆:“这些矿石杂质太多,根本无法用于高质量的冶炼!若为了省钱而降低材料标准,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卫琳琅也不甘示弱:“徐先生,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若不控制成本,资金很快就会耗尽。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两人为此争吵不休,合作陷入僵局。林璃得知后,再次出面调解。她将两人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二位,合作就如同夫妻过日子,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卫姑娘要尊重徐先生的专业判断,毕竟在冶金技术上,他是行家;徐先生也要体谅卫姑娘的难处,资金和资源的调配并非易事。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成功。”
在林璃的调解下,卫琳琅和徐元瑞逐渐放下成见,开始尝试理解对方。卫琳琅亲自走访各大矿山,与矿主谈判,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争取到了更优惠的价格;徐元瑞也不再固执己见,开始与卫琳琅商讨如何合理规划资金和资源。
随着合作的深入,两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卫琳琅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不仅解决了资金和材料的问题,还招募了一批能工巧匠,协助徐元瑞进行实验。而徐元瑞也被卫琳琅的坚韧和聪慧所打动,逐渐放下了对商人的偏见。
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下,他们终于迎来了曙光。经过反复实验和改进,徐元瑞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用于制造枪管。这种材料不仅硬度高、韧性强,而且耐高温、耐腐蚀,大大提高了枪管的使用寿命和射击性能。
当第一支用新型材料制造的火枪在演武场上成功试射时,所有人都为之欢呼。火枪连续射击数十次,枪管依然完好无损,射击精度也大幅提高。林璃闻讯赶来,亲自试射了火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二位果然不负所望,此成果必将对我朝火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又从京城传到了民间。人们纷纷传颂卫琳琅和徐元瑞的合作佳话,称赞他们是 “天作之合”。有人说:“这一男一女,一个善商,一个精研,携手攻克难题,真是世间少有!” 还有人感慨:“原来科技与商业的结合,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
蒸汽机喷出的白雾还未散尽,火器局后院的梧桐树上已挂满庆贺的红绸。这场历时三载的兵工与商道联姻,不仅让连发鸟铳的击发速率提升三倍,更在账本与图纸的碰撞中,催生出《工商协同章程》这一破天荒的文书。琉璃厂的工匠们将齿轮与算盘的纹样刻在匾额上,正阳门的商贾们把 "技可富民,商能强国" 的条幅悬于门楣,整个京城都沉浸在打破陈规的亢奋之中。
卫琳琅摩挲着新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