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雍正的试探(2/3)
。盐运使王大人将茶盏重重掼在桌上,溅出的茶水在黄杨木桌面上烫出深色痕迹:"大人,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晒盐方法,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他身旁的师爷适时递上一本厚厚的账本,"而且,引进机器需要大量银子,万一失败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就是," 当地最大的盐商李老板摇着湘妃竹扇,眼角余光扫过林璃腰间的玉佩,"再说了,机器一旦用起来,很多盐工就要失业,到时候引起民变,可就麻烦了。" 他身后站着几个膀大腰圆的护院,腰间佩刀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林璃早料到会有这样的阻力,她轻轻转动腕间的银镯,清脆声响打破剑拔弩张的气氛:"诸位的担忧,我都明白。但如今盐政积弊已久,若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她展开随身携带的图纸,指着上面精密的齿轮结构,"我计算过,采用机械化晒盐,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降低成本。产量提高了,税银自然会增加;成本降低了,官盐价格也能降下来,百姓就会愿意买官盐,私盐自然就没有市场了。至于盐工失业问题,我会安排他们学习操作机器,让他们有新的工作。"
小主,
然而,官员和盐商们依旧不为所动。林璃知道,光靠口舌之争无法说服他们,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机械化晒盐的可行性。于是,她自掏腰包,从天工院调来了一批工匠和技术人员,在一片废弃的盐田上,开始建造机械化晒盐的试点。
建造过程中,困难重重。当地缺乏合适的铸铁材料,工匠们只能用骡马队从千里之外的泸州运输;机器的安装和调试也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技术人员日夜钻研,在沙盘上反复推演。林璃每天都守在施工现场,和工匠们一起搬运木材,帮技术人员研磨图纸。她的月白色锦袍沾满了泥土和汗水,发间的珍珠钗也不知何时遗落在盐田里,但她毫不在意,只是专注地盯着蒸汽机冒出的白烟。
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盐田的堤坝突然出现险情。洪水裹挟着泥沙,如猛兽般扑向正在建造的机器和盐田。林璃闻讯后,立刻披蓑衣、执铁锹,带领众人冒雨抢险。雨水混着泥浆糊住眼睛,她却死死盯着决口处,嘶吼着指挥:"快!把石料推下去!" 当堤坝终于合拢时,她整个人瘫坐在泥水里,双手被铁锹磨得血肉模糊。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试点的机械化晒盐设备终于建成。当第一台抽水机开始运转,将海水引入盐田时,围观的百姓们发出了阵阵惊叹。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璃亲自记录每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她发现,机械化晒盐不仅速度快,而且晒出的盐颗粒均匀,杂质更少。
看到试点的成功,当地的官员和盐商们态度开始有所转变。但林璃知道,这还不够,她要让整个盐区都实现机械化晒盐。于是,她开始在盐区推广试点的经验,组织盐工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操作机器。就在改革顺利推进时,意外发生了。
夜空中乌云翻涌,如墨般浓稠的夜色被骤然炸开的火光撕裂。远处盐田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滚滚浓烟裹挟着刺鼻的硫磺味直冲天际。林璃攥着缰绳的指节发白,枣红马踏着火星狂奔而来,马蹄铁与碎石相撞迸溅出的火星,竟与天边的火光连成一片猩红。
踏入火场的瞬间,热浪裹挟着焦糊味扑面而来。被烧得扭曲变形的传送带如同垂死挣扎的巨蟒,瘫软在满地狼藉之中。破裂的铁锅仍在冒着袅袅青烟,灰烬中还残留着未燃尽的稻草,在夜风里明灭闪烁。林璃蹲下身,指尖刚触到那块浸透油渍的碎布,掌心就传来灼热的刺痛 —— 布料边缘呈规则的焦黑弧形,分明是有人用桐油浸透后故意纵火的痕迹。
"公主殿下,这火是从储油区烧起来的。" 绿萝卫统领苏锦单膝跪地,玄色劲装上还沾着未擦净的血渍,"我们在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