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0/30)
老太太跟前求了恩典,放了关莹的身契,出府嫁人。都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娶了关莹的书生着实沾了关家的光。那人考中举人以后没能考中进士,关大就直接找了关系给女婿补了一个县令的实缺。
地方有些偏,四年前关莹跟着丈夫一家去了任上就再没回来过。
但一家子对关莹找的这门亲事都觉得再好不过,为此关文关武在关如璋跟前也越发殷勤。
谁都知道他们一家的前程,全系在主子身上,主子好他们才能好,远在外地的妹子才能更好。
关杰是小儿子,从小也是被爹娘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孩子。
十二岁了还没进府当差,据说是因为十二岁的关杰晚上睡觉还有尿床的习惯,家里舍不得把他送进府里当差。
一直长到十六岁时,老太太做主把身边一个三等丫鬟珍珠配给关杰,两人成了亲关杰才在外院书房伺候,专管着茶房的活儿,轻省又体面。
但这样的差事也没什么前途,两个老爷跟前都有伺候了多年的仆人书童,即便他有两个哥哥做靠山,人家也不可能把什么好事都让给他。
这次关令仪主动找到冯氏想要两房人去伺候儿子和媳妇,冯氏便把关杰和珍珠挑了出来。
一来关杰和珍珠都是关家的家生子,对关家和京城都很了解。二来裴元日后的前程大家都看在眼里,关杰在关家当差想要出头太难,不如把他放到裴元跟前,说不定比留在关家强。
这事是冯氏把珍珠叫过去仔细说了的,关杰和珍珠也都愿意过来。还有一房是从内厨房抽调过来的,一家子老实人从不掐尖要强,这么一来关杰自然成了这两房人里能管事的。
裴元跟前能伺候的只有曹勇和高义,到了京城裴元把内院东厢收拾出来做了书房,曹勇本就是书童,现在自然而然回了
书房伺候。
门房上便是高义和关杰轮流守着,因着这次是要去关家小住,留下守家的自然是高义,跟着夫妻俩进府的便是关杰、珍珠和春儿。
马车和马都是新买的,关杰和新买回家的马还不大熟,好在这一路去关家也不着急,就不紧不慢地走着,顺道把府里两房主子们的事情,当做故事都跟谢九九说了。
“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一个能干些得了管家的好处,一个雅致些得了清闲的日子,也算是求什么得了什么,别不是你们背着人故意拿两个舅妈的事当乐子看,人家才当了真吧。”
关杰说得津津有味,谢九九也听得认真。只是好一通故事听下来,也没听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来。
冯氏比杨氏年长十岁,又是长房长嫂,管家更是从岭南到京城就一直是她的活儿,不归她管着还能给谁。这么大个家,难道新娶进来一个媳妇就换一个管家人,那难道又是什么好事不成?
关如琅自己见过也打过交道,又不是个糊涂人。杨氏出身清贵,她娘的娘家还是钦天监的,这个谢九九真知道,本朝钦天监的官职向来都是世代承袭,人家懂的那一套东西,就不是外人能弄明白的。
从这样人家出来的姑娘,身上多了几分超凡脱俗的出尘也是正常。
要是没有人长年累月在她耳边嘀咕,他没生儿子少了个儿子,她不如大嫂冯氏这个那个的,两人之间的矛盾肯定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还能让关杰把两人的事当个故事说给自己听。
“娘子说得有道理,不过咱们这样的人家都是这样,主子们有主子们在意的事,当奴仆的除了当差干活,在意的也都是主子们在意的事。”
所以想要底下的奴仆们不嘀咕主子们的事,那是不可能的,区别只在于大声嘀咕还是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