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6/39)
!”她连忙应声,再不去管傅呈了。
*
难民很多,但柳金枝带来的粮食有限。
好在她记得那位绯红官服讲过的话——
开放府中粮仓救济百姓。
于是在施完锅内最后一点粥后,柳金枝借此稳住难民,成功带着众人退回了柳氏饭馆。
此时明月当空,银光似流水般洒落在地面。
众人已经筋疲力尽,或坐、或躺在饭馆前的阶梯上。
“娘嘞。”王忠勇大大伸了个腰,只听见周身关节噼啪作响,“我这辈子没这么累过。”
言罢,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也不怕脏。
吴兴镛撇撇嘴,似乎不太看得起王忠勇的粗鲁,坚持不坐在地上,只是默默靠在墙边。
但柳金枝看了眼,发现吴兴镛的腿肚子都打颤了。
明显是硬撑。
柳金枝笑道:“大家今天都累坏了,等撑过这几天,我请大家吃顿好的。”
绯红官服说要开粮仓,那建立起粥棚也就是这两天的事。
当官的家底都很厚,有绯红官服撑着,迟早能等来官家下令。
不过柳金枝还是很疑惑,为什么官家不肯提前放粮呢?
“汴京城人口太多了。”
与此同时,傅府书房中,傅霁景开口说道。
彼时
书房灯火摇曳,明亮的烛火照亮傅霁景温和儒雅的眉眼,他神色略微疲惫,眼眶下青黑浓重,像是几天几夜没睡好觉。
傅呈见状,只好把今日见到柳金枝的话默默吞下,给傅霁景倒了一杯茶。
“陛下就是因为这个,才迟迟不肯放粮?”
“嗯。”傅霁景点头,“以往也曾发生过此事,其他州府发生灾情,灾民北上,聚集汴京。”
“先是入住城内,尔后在城外扎营,久而久之,就会在汴京城安家,不肯再回原籍。”
毕竟汴京城是天下第一繁华所在,谁不想来?
往日是有圈地禁令压着,不许不同州府的百姓随意改换户籍,均匀平衡各个周府的人口和生产力。
百姓们不敢违令,自然乖乖在原地待着。
可天灾不讲道理,一旦降临,百姓动荡之余再顾不上禁令,自然拼命往汴京冲。
到了汴京,当然就不会轻易回去了。
“只是汴京城人口一再激增,已然是人满为患,城内更是寸土寸金。”
“如果再强行容纳这些难民,汴京城本地百姓的生活肯定要受影响。”
“最重要的是,没地了。”
傅霁景在皇宫这些日子,一直在与官家商讨此事。
但他只写了一篇论,并未实际接触过此类事件,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听,只有问到自己头上才会回答。
以上这些话,就是官家亲口所言。
汴京城地太少了,所以建起来的房子才那么值钱。
甚至到了就连一些底层官员都没钱买房,得一直租房才能勉强在汴京落脚。
他们傅家本来也该是没房一族,但太祖时傅家就受重用,因此被皇帝赐了宅院。
但这赏赐不是永生永世的,在傅家先祖离世后,这套御赐宅院理该被礼部回收。
只是全朝廷都没想到,傅家后代竟然那么争气,代代出人才,代代有高官。
历任皇帝只好把这套宅院重复性赏给傅家,直至今日。
由此可见,要想在汴京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