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联小说网

浙联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 200-210

底色 字色 字号

200-210(4/43)

仓廪, 当市面上米多开始跌价时就出面收购粮食, 囤积起来, 一旦米价开始涨了,就低价卖出来, 又或者丰年粮价低时买进, 防止谷贱伤农,灾年粮价高时卖出, 防止粮价太高, 百姓挨饿。

    通过控制市面上投放的粮食多少, 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从而剥夺商人控制商品价格的权利。

    让朝廷来控制粮价,而不是商人。而价低时买、价高时卖,还能为朝廷赚钱。

    常平仓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桑弘羊所创, 之后各朝代一直到民国断断续续都有设, 再到后来, 演变成为国家粮食储备制度。

    不止粮食,汉朝王莽曾在长安和洛阳等地设立司市,当市场上某种商品超过平价一钱时, 司市就要按平价出售这种商品以平物价。如果市场上五谷、布帛、丝棉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就由司市以高价收买,不让价格跌下去。到了唐朝,大臣刘晏实施了常平仓、常平盐和平衡其他商品价格的常平法,还在长安等地建立高效的物价情报网,为的是——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②,不给商人吃差价的机会,不让物价暴涨导致民生艰难。

    这沈持多少知道些,记得上辈子有阵子市面上的猪肉涨得太厉害了,国家便投放冷库储备的,不紧缺了,价格就逐渐回落下去。

    “嗯,”他当年在退思园读书时看过史书,记得常平仓,只是对此没有深思过,有些惭愧地说道:“叫你一提醒,我想起来了,各朝代的确是设过常平仓。”

    “沈大人,每年八月份朝廷收缴田税之时,农人要售卖的粮食过多,”朱尧说道:“价格自然而然就走低了,”他又朝沈持靠近了些说道:“管子说‘夫物多则贱,寡则贵’,东西一多就买不上好价钱了,商人经商,逐利无可厚非,强行打压不是办法。”

    “这一点儿我无比认同,”沈持说道:“我看本朝的商人,多数重财但也没轻了义。”

    朱尧:“沈相爷说得对,每逢某地发生灾荒,在此经商的商人慷慨解囊,沈相爷听说过贞丰六年甘肃府发生旱蝗之灾吗?”

    当时“边陲饥馑,流离载道”,京城商人徐长寿正好行径此地,立即“输粟五百石助赈”,使灾荒得以缓解。

    “还有富商在外地挣了钱,回到家乡修桥铺路,兴办学堂,惠及当地百姓,也叫人敬重啊……”

    他认为商人在朝廷买年收田税时压价收粮并不是他们的错,正常的商业行为罢了。

    沈持轻抿唇淡笑:“深以为然。”

    朱尧松了口气:“下官大胆混说,或许……只能是说说而已。”

    “多谢朱大人,”沈持对着他作了一揖道:“为我点拨迷津。”

    “不敢不敢,若能为大人所用一二,”朱尧说道:“则下官不负平生所学,感激不尽。”他又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没有别的事下官就先告辞了。”

    等他走了之后,一旁许久未开口的董寻说道:“沈大人,常平仓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上都会出现一次甚至数次,屡建屡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朱尧提出来之前,他也想过建常平仓来稳控物价。

    建常平仓需要花很多银子,然而建起来之后极容易被下层官吏挪用倒卖,无法起到平抑粮价的作用,反而白白便宜了贪官污吏,弄得朝廷焦头烂额,不得不在建起一段时间后就废掉。

    建常平仓虽是上策,但难处亦有很多。

    说完,他额上渗出一层薄汗,想是身体不大舒服。

    沈持给他倒了杯热水,沉思道:“嗯,我知道。”他顿了一顿又问:“青溪,你找大夫看了吗?”

    日常不见董寻吃药,也闻不到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港综我为王 骗婚军士长( H ) 与姐婿(重生1v1) 崩铁:阿哈跟你心连心 就要恋爱H 海贼:烧烧残日狱衣,米霍克傻眼 [原神同人] 和最高审判官相亲 养了一只仓鼠变成人了 穿越女尊有空间,娇养五位夫郎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