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贼诗不中和也!(2/4)
段子:一日,刘贡父与东坡先生拥炉于惠林僧寮,还对先生说了一件事:
刘贡父说他有一邻人,其子突然对父亲说要从师读书,勉赴科举,以便重振家业。其父听后大喜,即择日具酒肴以遣之。
既别且嘱之曰:吾老矣,所恃以为穷年之养者,子也。今子去我而游学,倘或侥幸改门换户,吾之大幸也。然且有一事不可不记,出门在外,若有友人与你唱和须小心了,切莫和却贼诗,以至狼狈而归也!
刘贡父本意是揶揄东坡先生,当年凡与之和诗者如王晋卿、周开祖之辈,皆以和其诗为累。
谁知,东坡先生听罢,也给刘贡父说了一个段子:
他说,当年的孔夫子自卫返鲁时,众人都以为可以近距离见到夫子了,于是奔走相告。等到孔夫子真的到来之际,由、夏之徒则又惶惧相告,奔踔越逸,无一留者。
独颜子拘谨,不能遽为阔步,环顾市中的石塔似可隐蔽,即屏伏其旁,以俟夫子之过。此事过后,群弟子因目之为“避夫子塔”。
刘贡父虽得大风恶疾,仍滑稽辨捷,为近世之冠。
东坡此说,寓意盖反笑贡父也。
二月既望,苏东坡的馆阁生涯终于宣告结束,在太皇太后的不舍中,屡次乞请转任郡职的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出知杭州。
苏东坡还获赐衣一对,金腰带一条,镀金银鞍和缰绳一副,马一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东坡接到任命,在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后,连忙上了两道谢表。
这次的人事安排中,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胡宗愈亦被罢资政殿学士,出知陈州。老胡被谏官弹劾为:身为御史中丞,论事建言多出私意,与苏东坡、孔文仲各以亲书相为比周,力排不附己者,操心颇僻,岂可为执政。
于是,胡宗愈亦力求罢免,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任命。
苏东坡在收到任命后的闲暇里,先是在李公麟的《龙眠山图》上作了跋,弟弟子由亦赋诗。再就是在自己收藏的或许是蔡承禧所赠的端砚上作了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一嘘而泫,岁久愈新。谁其似之,我怀斯人。
此砚在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风云之后,公元一九八五年被发现于河南商城县鄢岗乡周寨村的农民周大宇家里。
该砚长22厘米,宽13厘米,厚4.7厘米。砚面上方刻有一龙形图案,图案边有一峨眉形水凼,下方是凸起的研磨处。此砚右侧阴刻正书:端砚之精,紫云之英。纪年南宋,以锡陶泓。天圆地方,四远不悖。心苗种之,嘉禾生瑞。道光八年,文物馆主人杨星曜收藏并铭。
就在苏东坡为了能顺利外任之际,给事中赵君锡又上疏乞求朝廷收回对苏东坡的杭州任命。
赵君锡是这样说的:这次苏东坡的外任,虽然圣恩优渥,待他不薄,而中外之望,“缺然解体”。为啥这样说呢?苏东坡的文采追攀六经,蹈藉班、马,自成一家之言,百年以来,惟杨亿、欧阳修、苏东坡等数人而已。中间因李定、舒亶之辈挟私媢嫉,中伤以事,几陷不测。赖先帝圣明,卒得保全,及二圣临朝,首被拔用。
赵君锡觉得:苏东坡由于感恩朝廷的非常之遇,常常是“知无不言,言之可行,所补非一,故壬人(巧言谄媚、不走正道之人)畏惮,为之消缩。”以至于公论倚重,隐如长城,东坡先生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