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南迁初越大庾岭(2/4)
到了庐陵(今江西吉安),在游览一座禅院时,偶遇一位颇以才学自负的词科进士、吉州安福人刘弇(字伟明),当时因相遇互问爵里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
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
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遽谈而去。
章贡二水在千年宋城赣州汇流成赣江,赣江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千里赣江纵贯江西南北。
赣南属多山之地,赣江在崇山峻岭之间,一路向北,顺顺当当流进了鄱阳湖。旧社会以前,不管是迁徙、经商、做官等,几乎都要溯赣江而上,经大余梅关去岭南来往。赣江成了沟通江西与广东的水路南北交通要道、大动脉。
古时多乘船,赣江上游之险,尽在十八滩。
“南康赣石”就是指从赣州城区北门走水路沿赣江而下到万安大坝近百公里蜿蜒曲折的航道——二十四滩。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虔州刺史路应首对二十四滩水道进行整治,“凿赣石梗崄以通舟道”。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虔州知州赵再对二十四滩水道进行疏通,“疏凿赣石,民赖其利”。
经唐宋时期的两次疏浚,“南康赣石”由二十四滩减少为十八滩。十八滩航道变得更为安全与畅通,但仍然艰难险阻不断,船只倾覆事故仍频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十八滩有桃源滩、白涧滩、鳖滩、罗门滩、天柱滩、南风滩、夏府滩、铜盆滩、金沙滩、良口滩、昆仓滩、晓滩、武术滩、小蓼滩、大蓼滩、棉津滩、漂神滩、惶恐滩等。
十八滩是赣江上游危险重重的水域之一,早在唐代以前就被视为是天下绝险的地方之一。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用“赣川石阻,水急行难”来形容十八滩的滩险。十八滩之所以被视为绝险之处,原因在于它水流湍急和滩多巨石。来往船只经过赣江十八滩,都得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就会船翻人亡,酿成惨祸。
北宋年间,苏东坡两次行船至赣江十八滩,坐船经过赣江十八滩的南宋词人、将军辛弃疾在《题造口壁》词中有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宋末元初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叹道“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这首感天动地千古绝唱《过零丁洋》,惶恐滩因此被深深地赋予了浓厚的诗韵和凛然的正气。惶恐滩上不惶恐,也成了气节的象征。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绍圣元年(1094),八月初七。苏东坡从河北定州知州任上,先后被贬官到广东英州、广西宁远军、广东惠州。在赴惠州途中,乘船入赣江,经过江西万安县的惶恐滩。面对险滩,远离故乡与朝廷,前途渺茫的诗人苏轼,以达观的精神,写下了这首诗。
夜宿万安县造口时,闻夜雨,东坡先生赋《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寄给了弟弟子由。
到了虔州(今赣州),舍舟陆行,登岸后游览了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