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盐政(2/4)
一朝一夕能破?” 她转身时广袖扫落案头《盐铁论》,泛黄书页间滑落张窄窄的纸条,上面用朱砂画着正在融化的盐晶与轰鸣的火炮。“不过,这次我们既然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就绝不能放过。” 林璃拾起纸条在烛火上点燃,火苗将她侧脸映得忽明忽暗,“我打算将盐政改革与火器研发挂钩,推出一项‘盐引兑换火器’的政策。”
李卫盯着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去年在松江府看到的红衣大炮。那些锈迹斑斑的铁疙瘩,若是能换成白花花的盐引...... 他喉结滚动,终于忍不住问道:“公主殿下,这盐引兑换火器,究竟如何......” 话音未落,窗外惊雷炸响,豆大的雨点砸在琉璃瓦上,宛如十万私盐贩子的脚步声。
“没错。” 林璃解释道,“所谓盐引,就是朝廷发给盐商的运销食盐的凭证。以往,盐商只要缴纳一定的盐税,就能获得盐引,贩卖食盐。而我们这次,要改变这一规则。从今往后,盐商想要获得盐引,除了缴纳盐税,还必须用一定数量的火器来兑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公主殿下,” 李卫担忧地说道,“火器乃是朝廷的重要军备,如此一来,岂不是将大量火器流入民间?这恐怕会带来诸多隐患。”
林璃微微一笑:“李大人不必担心。我们会对兑换火器的盐商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他们没有私通八爷党残余的嫌疑。而且,兑换的火器,也并非是最先进的膛线步枪之类的。我们会提供一些相对简单、易于操作的火器,如鸟铳、小型火炮等。这些火器虽然威力比不上先进的膛线步枪,但对于打击私盐贩卖,已经足够了。”
“原来如此。” 李卫恍然大悟,“公主殿下此计,真是一举两得。既可以通过盐引兑换火器,充实国库,为火器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又能利用盐商的力量,打击私盐贩卖,控制民间武器流通,可谓是一箭双雕。”
“正是如此。” 林璃点头道,“而且,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整顿盐政,打击那些与八爷党残余勾结的盐枭和地方豪强。李大人,你在江南一带素有威望,对盐政事务也十分熟悉。此次盐政改革,就由你负责推行。”
“卑职遵旨!” 李卫单膝跪地,高声说道,“卑职定当全力以赴,确保盐政改革顺利推行。”
然而,林璃深知,这项政策的推行,必将面临重重阻力。盐商们靠贩卖食盐谋取暴利,如今突然要他们用火器兑换盐引,无疑是动了他们的奶酪。而那些与八爷党残余勾结的盐枭和地方豪强,更是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阻挠改革的推行。
为了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林璃决定先在江南地区进行试点。她与李卫商议后,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首先,他们对江南地区的盐商进行了全面排查,筛选出那些信誉良好、没有私通八爷党残余嫌疑的盐商,作为试点对象。然后,他们向这些盐商发布了 “盐引兑换火器” 的政策,并详细解释了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江南盐商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盐商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聚集在李卫的巡抚衙门门口,抗议这项政策。
“李大人,这可使不得啊!” 一位年迈的盐商哭丧着脸说道,“我们世代以贩卖食盐为生,如今让我们用火器兑换盐引,这不是要断了我们的生路吗?”
“是啊,李大人!” 另一位盐商附和道,“火器这东西,我们从来没接触过,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而且,购买火器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让我们如何承受得起?”
李卫站在巡抚衙门门口,看着这些情绪激动的盐商,神色镇定。他高声说道:“诸位,且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