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功高震主(2/3)
,此刻却像在诉说着某个不祥的预言。远处军机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算盘声,在她耳中化作催命的鼓点。檐角铜铃无风自动,碎玉般的声响里,恍惚夹杂着西北战场上的金铁交鸣。三日后,林璃主动求见雍正帝。御书房内,檀香萦绕中浮沉着前朝《平边策》残卷。她双手捧着兵符,缓缓跪下,蟒纹箭袖垂落时露出腕间旧伤 —— 那是三年前奇袭准噶尔部时留下的箭疤,此刻在暖阁的烛火下泛着青白。"陛下,臣蒙陛下厚爱,委以重任。" 她声线平稳如寒江,却在尾音处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震颤,"然臣深知,权力过重易生祸端。今特将西北火器营调兵权、武备学堂部分管辖权上交,只求陛下能允臣在科技改革一事上,有更大的自主权。"
雍正帝目光落在那枚寒光凛冽的兵符上,翡翠虎符的裂纹处还沾着西北的沙尘。他摩挲着案头朱批的奏折,心中先是一松,随即又升起几分疑惑:"你当真愿意放弃军权?" 案上西洋自鸣钟发出齿轮转动的咔嗒声,像极了朝堂上周旋时的明争暗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绝无虚言。" 林璃抬起头,眼神坚定如戈壁上的胡杨,"臣毕生所愿,不过是让我大清国强民富,屹立于世界之巅。军权虽重,但科技改革才是强国之本。" 她袖中滑落半卷《泰西水法》残页,墨迹未干的批注旁,还压着张画着蒸汽机关草图的素绢,"只要陛下支持臣在科技、教育、工业等方面推行新政,臣愿放弃一切无关权力。" 窗外骤起一阵风,将案头密折吹散,露出最底层那封弹劾她 "私通红毛番邦" 的匿名信。
雍正帝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扶手。林璃主动上交军权,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但她提出的条件,也让他颇为心动。如今大清内忧外患,若能在科技上有所突破,对稳固统治大有裨益。
“好!” 雍正帝最终说道,“朕准了。但你须得立下军令状,五年之内,必让我大清在科技上有所建树。否则,休怪朕无情。”
林璃心中一喜,叩首道:“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得到雍正帝的首肯后,林璃立刻开始行动。她先是将西北火器营的调兵权和武备学堂的部分管辖权,郑重地移交到雍正帝指定的大臣手中。交接过程中,她没有丝毫犹豫,态度坦诚而坚决,让那些等着看她笑话的人扑了个空。
随后,林璃开始着手规划新一轮的科技改革。她召集了武备学堂的精英、西洋传教士、民间能工巧匠等,在京城设立了 “天工院”,专门负责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发明。天工院内,划分了多个研究部门,涵盖机械制造、化学、物理、天文等多个领域。
在机械制造部,工匠们日夜钻研,试图改进蒸汽机的性能,让其在矿山开采、纺织生产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化学部里,学者们调配着各种药剂,研究火药的改良配方;天文部中,望远镜对准浩瀚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保守派官员对林璃的举措极为不满,他们纷纷上奏,指责林璃 “崇洋媚外”“离经叛道”。“陛下,这‘天工院’整日研究些奇技淫巧,与我朝以农为本、以儒治国的祖制相悖!” 礼部尚书在朝堂上慷慨陈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林璃据理力争:“诸位大人,时代在变,若我们固守祖制,不知变通,终将被世界淘汰。西方诸国正是因为重视科技,才日益强大。我们学习他们的长处,是为了让大清迎头赶上,而非舍弃祖宗之学。”
面对保守派的阻挠,林璃没有退缩。她一方面向雍正帝详细汇报天工院的研究成果,争取帝王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民间大力宣传科技的重要性。她让人编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