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联小说网

浙联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第45章 出任兵部尚书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5章 出任兵部尚书(1/4)

    “东坡镇维扬,幕下皆奇豪。”这是《冷斋夜话》卷七《东坡留戒公长老住石塔》诗中的评价。



    《冷斋夜话》这部诗论着作,共十卷。为北宋僧人惠洪所着,是此书体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论诗多称引元佑诸人,以苏东坡、黄庭坚为最,书中多通过引述诗句提出并阐述一些诗歌理论。



    据说,当时石塔长老遣侍者投牒,求解院。东坡问:长老欲何往?对曰:归西湖旧庐。即令出,别候旨挥。东坡于是将僚佐同至石塔,令击鼓,大众聚观,袖中出疏,使晁无咎读之,即留疏。



    慧洪评论道:予谓戒公类杜子美黄四娘耳,东坡妙观逸想,讬之以为此文,遂与百世俱传也。



    同年晁端彦以右司郎中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任满,将赴阙,东坡作诗回忆了二人自嘉佑年间一同受知于欧阳文忠公时的往事,为之送行。恰好这几天是其子晁补之的生日,太夫人无咎母杨氏置酒留东坡,东坡先生又作了小诗为贺。



    老朋友、池州守王琦(字文玉)卒,苏东坡为之写了挽词。同时,又为恩师张方平老先生作了祭文曰:今公永归,我留淮海。寓辞千里,濡袂有漼。



    程筠(字德林)赴真州任,东坡作诗送行后,给孔平仲(字毅父)写信,说在自己扬州“吏事清暇”,只是常以“积欠为忧”,好在“此间去公咫尺耳”。



    接下来,苏东坡接连向朝廷上了五道劄子。



    首先是请求罢去真州、扬州、楚州以及泗州的中转仓库斗子仓法,并请求允许扬州中转仓库依旧保留四十个斗子的名额,以防止斗子们离职逃走。再就是乞请停止发放酒务盐官们年终核算利税增加额算清之后的一二成奖金,认为自祖宗开国以来从没有这样的赏格,有辱朝廷斯文。此举得到了朝廷的允准。



    其次就是上书宰相吕大防,说自从自己来到淮南地界两三年来,诸郡税务刻急日甚,行路咨怨,商贾几于不行。扬州更是依例允许酒税监官分请增剩赏钱,这些都是元丰中一小人的建议,目的是增加这些人的收入,好让他们努力地征税。东坡认为此举“羞污士风,莫此为甚”。



    最后,东坡先生还乞请“发运使岁课,当以到京之为额,不当以起发之数为额也”,想让朝廷立法,今后发运司岁运额斛,计到京欠折分厘,以定殿罚,则发运使自然竭力点检。即责以亏赢而为之责罚。盖由于纲运欠折严重之故,这一上书是对七月二十七日上状的补充。



    至于扬州公使钱的短缺,东坡先生上书朝廷除阐明了扬州的的交通地位、繁华程度、更换知州之勤的客观原因外,还具体给出了不增加朝廷支出而是从省官的醋务钱中划拨的办法,来解决扬州公使钱短缺的问题。



    这些公事办完之后,虽然大部分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但是作为一名从皇帝身边下来的京官,苏东坡自觉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回过神来,东坡看到赵令畤寄来的奇茗与黄庭坚、米芾等人的来简,他一一进行了答复。



    不多时,朝廷的除命下达:苏东坡以兵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除兼侍读。刚在扬州步入正轨的东坡先生,连忙上了辞免乞外状,但朝廷不允。



    在扬州任仅有几个月,就又要返回京师任职。这期间,元净(辩才)于前年九月间无疾而终,吴越之人求东坡先生志其塔,东坡先生曾致简弟弟子由,将这一任务拜托给他完成。他告诉吴越的使者,“吾固知师矣。予弟子由,虽未尝识师,而其知师不在吾后,吾为汝请”。



    在扬州时,许安仁(字仲山)曾从东坡先生学过作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 亡国公主娇又软,糙汉可汗日日哄 我说抄家你不信,流放路上你哭啥 被修仙外室逼死?我提剑杀上九霄 浮世万千我只喜欢你 疯批皇子齐聚修罗场,我炸了! 侠女闯情关 我低调修仙后成功飞升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